1.镀铜:打底用,增进电镀层附着能力,及抗蚀能力。(铜容易氧化,氧化后,铜绿不再导电,所以镀铜产品要做铜保护)
2.镀镍:打底用或做外观,增进抗蚀能力及耐磨能力,(其中化学镍为现代工艺中耐磨能力超过镀铬)。(注意,许多电子产品,比如DIN头,N头,已经不再使用镍打底,主要是由于镍有磁性,会影响到电性能里面的无源互调)
3.镀金: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金稳定,也贵。)
4.镀钯镍: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耐磨性高于金。
5.镀锡铅:增进焊接能力,快被其他替物取代(因含铅现大部分改为镀亮锡及雾锡)。
6.镀银:改善导电接触阻抗,增进信号传输。(银性能,容易氧化,氧化后也导电)。
电镀硬铬的化学处理
主要是利用酸性或碱性溶液与工件表面的氧化物及油污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在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中,以达到去除工件表面锈迹氧化皮及油污,再利用尼龙制成的毛刷辊或304#不锈钢丝(耐酸碱溶液制成的钢丝刷辊清扫干净便可达到目的。化学处理适应于对薄板件清理,但缺点是:若时间控制不当,即使加缓蚀剂,也能使钢材产生过蚀现象,对于较复杂的结构件和有孔的零件,经酸性溶液酸洗后,浸入缝隙或孔穴中的余酸难以彻底清除,若处理不当,将成为工件以后腐蚀的隐患,且化学物易挥发,成本高,处理后的化学排放工作难度大,若处理不当,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此种处理方法正被机械处理法取代。
制造和处理模具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材料的问题,不同的形成方式、尺寸要求以及使用频率下,对于模具材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不仅如此,模具材料的可切削性也与很多要素有关。
据测试发现,热加工工具钢可以承受模铸、锻造和挤压时的相对高的温度;而) 冷加工工具钢则只能用于下料和剪切,并以冷加工的方式使得模具成型。
从尺寸角度来看的话,大尺寸的模具通常使用预硬钢作为原料,而整体淬硬钢则可以用于小尺寸模具的制作。
每一种模具制作成型之后它的使用次数是不同的,对应的材料也要有差别,如果是长期使用的模具,应使用高硬度钢,因为其硬度等级较高,不容易磨损;而中等长时间使用的模具用预硬钢较好;短时间使用的模具软钢就可以了。
模具加工的时候,材料的可切削性对其成型质量有极大的而影响,而这方面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包括化学成分、钢的结构、性能、杂质等等。
一般情况下,钢的合金成分越高,加工模具的时候难度就越大,当碳含量增加时,金属切削性能就下降。不同的结构影响金属切削性能,相比之下锻件和铸件加工前起来难度会更大一些。
性能主要指的就是材料的硬度,钢越硬,就越难加工,所以当硬度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只能用特质的工具才能进行加工和处理。
一般来说,模具不进行热处理是不行的,否则模具的质量和性能各方面也都是无法达标的。既然模具热处理这么重要,那肯定要好好运用,比如处理的工艺、处理的设备等等。市场上模具热处理设备有不少,哪一种更符合要求呢?
1、模具热处理设备之燃料炉
这是一种以固体、液体和气体作为燃烧热源的加热设备,燃料经过燃烧之后会直接产生大量的热能量。由于这属于一次能源,因此性价比还是较高的,但就是掌握不好的话容易使模具表面脱碳或氧化,从而影响模具热处理效果。
2、模具热处理设备之电阻炉
它属于电炉中的一种,它以电为热能源,电阻体为发热元件。它的运用解决了模具热处理中无氧化问题。
3、模具热处理设备之感应炉
通过电磁感应的作用,会使模具内产生感应电流,促使去迅速加热。相比上面两种热处理设备来说,感应炉的运用属于比较优良的一种,它能用来进行模具表面热处理淬火、回火及化学热处理等。
既然模具热处理设备种类这么多,选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要根据材料、要求等方面的特性,选择匹配的设备,才能获得理想的热处理效果。